text、photo/Janice
二十一世紀最簡單的迷路,是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
上個世紀最傷的一顆心,是「有家歸不得」;
這個世紀掉下的第一滴眼淚,竟然是「無家不得歸」。
前陣子去看了在當代藝術館展出的《查無此人——小花計畫》。進入展場最先印入眼簾的就是這幾行字,輕輕地在我的心頭上敲了一下。不禁想起了以前曾經和朋友有過的一段對話:
「你之後還會想回高雄定居嗎?」
「會耶!我還是會想回去。因為覺得那裡是我的根。」
2014 年時我的朋友問了我這個問題,我滿懷熱忱地這樣回答,如此確信。
《查無此人——小花計畫》是希望藉由十組音樂人與藝術家共同創作的藝術裝置作品,善意地去提醒在面對不可挽回的時間洪流之中,對於我們的家園,最不願失去的是什麼?面對策展人對於「消失」的提問,我突然想起曾經與朋友有過的這段關於「回家」的對話,我卻沒有了答案。
從大學開始,因為嚮往豐沛的藝術文化資源及更寬廣的視界,我從高雄來到了台北。台北對我而言是個充滿自由與新鮮事物的應許之地,但我依舊認定自己是來自南國的孩子。雖然嘴上會抱怨北部溼答答的氣候不宜人居,但心底倒因為一直覺得自己只是「借居」而感到無所謂,反正我不屬於此,這一切只是暫時的。
但在台北出社會找了第一份工作後,我突然驚覺,好像不知何時開始,已逐漸習慣在台北的氣候與步調。 隨著在台北歷經的改變,2014 年的我所認定的家,已漸漸失去讓我決心回去的理由。每當於假期回去南部時,總是不由得感受到,在台北獨立生活著的我,與曾在高雄長大的那個我,已漸漸發展出細微的差異。我像碗豆公主般,難以忽視因這些細微的差異而帶來的突出感。
因為這個展覽,我開始思索起自己的這項變化,雖然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 HUSH 和李霽的《大樹小花 Have you been there?》卻給了我一絲安慰。
《大樹小花》主要是由一個餐廳常見的儲備食材的冰箱,上頭長了巨大仿若鹿角的樹枝而構成。冰箱裡冰凍著鮮綠色的植物及乾燥花朵,形狀有如人體心臟。從天花板上垂吊下來的耳機,緩緩流淌出HUSH憂傷的歌聲......「小花 小花 請帶我回家」。
我很喜歡這件作品,因為它以一個很溫柔的方式講了一個很無奈的故事。看了簡介大概知道冰箱裡形狀有如人體器官的小花象徵著在我們的感官裡保留著對故鄉的情感記憶,而從冰箱上頭延伸出的巨大樹枝,則是在創作者的故鄉中一直默默守護著他的家園的芒果樹。這份對土地的思念與感懷的深情默默地感染了我。
是啊,或許我回家的心情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模糊,但在那裡成長過的那些情感記憶,卻永遠不會消失,而是已經鮮明地封存在我們的心裡,就像冷凍庫裡保存的那些植物。或許我們自己沒有察覺,但這份溫柔的記憶早已深刻地埋藏在我們的血液中,在每次我們低迷時,又不自覺地喚醒這份記憶,為我們帶來繼續前行的力量。
我想,即使物換星移,未來我對於家的期待與想像與原本在高雄生長的那個家或許不再相同,但是從小到大在那裡生長的情感與記憶卻會一直深埋在我心中。對我而言,這份珍藏的情感記憶,才是指引我「回家」最重要的標記。
面對時間,你最不願意消失的是什麼?我想我找到了屬於我的答案。
由設計師方序中號召擁有共同理念的夥伴們共同加入「小花,土地故事與記憶保存計劃」,並於 2015 年秋天,透過攝影師蘇益良以照片紀錄拆遷在即的屏東東港共和新村,舉辦「小花。門裏門外 家 寫真」攝影展,以溫柔的提醒喚起大眾重新看待「家與情感」。
2016 年夏天,小花計畫陸續加入多位來自不同領域但擁有相同理念的夥伴,如:設計師聶永真、啟藝文創梁浩軒、格式設計格子、叁拾選物 Issa 等一同響應。
2019 年春天,小花計畫引領「查無此人」將故事繼續延續。不只要持續紀錄,也希望能把計畫拓展到更廣更遠的地方。
(以上文字出自於小花計畫)
Comentários